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策法规

生育二胎未必比头胎顺利 需警惕相关医疗风险
2014-2-27   阅读:1202
如果只生一胎,很多问题不会出现,但“二胎”放宽后,有些医疗风险可能会集中出现,不论是医疗机构,还是孕产妇家庭,都需要引起重视。这是记者从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医学专家处听到的提醒。

  昨天,备受关注的上海“单独二孩”政策落地,新版《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》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,业内预计这将在未来几年引发新一波“婴儿潮”,而医学人士则提醒,现阶段除了要考虑合理配置包括产科床位在内的医疗资源,还要准备好应对与二胎相关的疾病陆续“冒头”。

  “消化”高风险孕产妇不轻松

  “第二胎增加后,要十分小心新生儿溶血病。”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李志强密切关注着上海“单独二孩”的政策,以便及时在科室里布置应对举措。“新生儿溶血病”就将成为这个科室未来特别注意的疾病。

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血型,A型、B型、AB型……所谓新生儿溶血病,即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。其中,O型血、RhD阴性血型的孕产妇是高危发生群体。比如,当胎儿的母亲RhD血型是阴性时,如果胎儿血型为RhD阳性,就容易发生胎儿与新生儿RhD血型不合溶血病。“这一新生儿溶血病一般不出现在第一胎,但当母亲第二次怀孕时,就很容易出现!”李志强解释,这是因为由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会有一段“识别期”,形象地说,通常一个完整孕期,这种免疫对抗还来不及反应,而当第二胎来临时,这种对抗反应就如同一段被重新激活的回忆,会卷土重来,甚至变本加厉。最终后果是,母体强大的、携带着RhD抗体的血液会通过胎盘流回胎儿体内,与胎儿红细胞起反应,进而破坏红细胞,出现新生儿溶血。

  O型血产妇的情况略有不同,即当胎儿母亲的血型是O型,而父亲血型与母亲不同时,就有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。

  临床观察发现,因ABO血型不合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病病情相对较轻,而RhD血型不合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病较重,溶血如果出现在分娩前,可出现流产、死胎;在分娩后,则可出现新生儿黄疸、贫血、肝脾肿大等,严重者胎儿即会死亡。

  当这些医疗风险与“二胎”放宽叠加,李志强心头的医疗安全之弦崩得紧紧的,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以大多数人都认为十分罕见的RhD阴性血型为例,它约占中国人群中的0.4%,而根据上海“单独二孩”放开后人口专家的预计,未来五年内,假如上海符合条件的家庭选择生育二胎,就可能出现30万新产妇,其中1200人即为RhD阴性血型。对本市的医疗机构而言,“消化”这样的高风险孕产妇,不是一件轻松事。

  鼓励瓜熟蒂落的自然分娩

  据悉,目前新生儿溶血病在医学上已有对策。比如,遇到O型母亲,应对孕妇进行ABO血型效价监测,以便开展对症治疗。对RhD血型不合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,国内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对孕妇RhD血型抗体检测,必要时可进行血浆置换、宫内胎儿输血等。李志强向记者强调的是,现阶段,需要医疗同仁、孕产妇本人认识到这个疾病的可能性,引起相应的重视。“许多孕妇因为第一胎比较顺利,对第二胎很不重视,甚至还存在二胎要比头胎更顺利的想法,这很危险。”

  李志强的这种提醒得到了妇产科专家的认同。“因为第一胎很顺利,就会有不少孕妇认为二胎会更加顺利,定期产检就时来时不来,掉以轻心,结果到了妊娠末期发现孩子偏大,或者有严重的并发症,后果可大可小。”六院妇产科主任黄亚娟还提醒记者,上海“二孩”政策落地后,符合政策的孕产妇不少已经30岁以上,在产科学领域,35岁以上的就算高龄产妇,提示着各种并发症风险增加,包括妊娠高血压、妊娠糖尿病等。

  对此,已有多名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领域的医生告诉记者,“二孩”放宽,他们已做好应对妊娠糖尿病的准备。专家解释,理想的婴儿体重是5.5-6斤,当头胎婴儿达到甚至超过8斤,孕妇发生二胎糖代谢异常的概率会大增,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孕前加强指标监测,以便及时干预,不然就会容易流产,或新生儿肥胖、糖代谢异常、脑部发育迟缓等。

  此外,黄亚娟提醒,第二胎可能会在子宫疤痕上受孕,这在医学上被称为“疤痕妊娠”,随着妊娠进展,疤痕一旦破裂,会出现严重的大出血。对于这类孕妇,务必要在怀孕早期就去医院确认怀孕部位,以便做好及时干预的准备。

  也因为“二孩”政策落地,像黄亚娟这样的妇产科医生认为,这会成为降低剖产率的一个拐点契机,鼓励瓜熟蒂落的自然分娩过程,不失为一件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