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源下载

阻碍HR晋升的行为缺陷
2013-03-26   阅读:760次  点击下载
 不想做领导的员工不是一个好员工。每一个员工当主管、经理、总监,甚至是当总经理。成功,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,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。有时候,这跟能力无关。HR顾问表示,在职场上,你有太多缺点,这些缺点往往就是你成功的“拦路虎”。一个小小的“拦路虎”就足以把你阻挡在成功之外。那么,人力资源职场上什么样的行为,会是你事业发展的“拦路虎”呢?
  1、强横压制反对者
  男性比较容易有这种性格,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则是例外。他们言行强硬,毫不留情,就像一部推土机,凡阻挡去路者,一律铲平,因为横冲直撞,攻击性过强,不懂得绕道的技巧,结果,妨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。
  对于这种凡事先发制人的人,必须训练他们具有同理心,学会你愿意别人怎么对待你,你也要怎么对待人的真谛,异地而处。
  2、非黑即白看世界
  他们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,他们相信,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,客观地评定优劣。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、坚持原则,但是,这些原则,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。结果,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,常打败仗。
  企业对这种人的容忍度正在降低,因为很难有人跟他相处。比较可能容忍这种行为的领域是艺术或研发部门;愈远离市场需求,愈适合他们。
  只有不断调适,才可能活的好。
  3、做太多,要求太严格
  他们要求自己是英雄,也严格要求别人到达他的水平。在工作上,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、更快、更好,一周七天,24小时。结果,他的部属的筋疲力竭,纷纷“跳船求生”,留下来的人更累,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,造成企业的负担。
  这种人从小就被灌输“你可以做的更好”的观念,所以他们不停地工作,停下来就觉得空虚。
  年青的人特别会有这种行为方式,而且,很难改掉。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;如果当主管,必须要雇用一位专门人员,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,大胆不讳地提醒他。
  4、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
  这种人患有“事业的惧高症”,他聪明、富有经历磨练,但是一旦被拔擢,反而毫无自信,觉得自己不适任;此外,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,他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,或许低一、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。
 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,有时候是无意识的。但是,身为企业中、高阶主管,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。
  他们没有给自己打一个对的分数,这些人对自己的看法是负面的,总觉得有成就是因为运气好。所以,主管必须协助这种人,把自我形象扭转为正面。
  5、和平至上
  这种人不惜一切代价,避免冲突。其实,不同意见与冲突,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。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,为了回避冲突,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。为了维持和平,他们压抑感情,结果,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、解决冲突的能力,到最后,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,蔓延到婚姻、亲子、手足与友谊关系。
  在狮群中,如果你是斑马,至少也要假装成一只狮子,才不会被吃掉,。这种人的性格不易改变,但绝对可以看情况调适。
  6、天生叛逆
  在美国社会与商界,革命者的天生叛逆性格相当重要,他们为了某种理想,奋斗不懈。但是,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,这些人显得特立独行,这些人总是很快表明立场,觉得妥协就是屈辱,如果没有人注意他,他们会变本加厉,直到有人注意为止。
  通常,人们觉得他们喜欢引人侧目对于这种人,他们应该指定一位同伴,在他开始叛逆时,有效制止。
  7、眼高手低
  他们常说,“这些工作真无聊”,但是,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,“我做不好任何工作”。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。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、求助或徵询意见,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适任,所以他们只好装懂。而且,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,导致工作严重瘫痪。这种人必须自我检讨,并且学会失败,因为,失败是成功的伙伴。
  8、恐惧当家
 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、杞人忧天。采取行动之前,他们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,感到焦虑不安。这种人担任主管,会遇事拖延,按兵不动。因为他们太在意羞愧感,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,让他难堪。美国总统罗斯福说,「我们唯一需要害怕的,是害怕本身。]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,在考虑任何事情时,必须列出列表,同时列出利与弊,改变与维持现状的差异,控制心中的恐惧,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。
  9、一心击出全垒打
  这种人过度自信、急于成功,就好像打击手一天到晚梦想击出全垒打。他们不切实际,找工作时,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,否则就自立门户。进入大企业工作,他们大多自告奋勇,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,结果任务多未达成。但是他不会停止挥棒,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,结果成了常败将军。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,必须找出心理根源,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。除此之外,也必须强制自己不做为,不行动。
  10、情绪音痴
 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,很难了解恐惧、爱、愤怒、贪婪及怜悯等情绪。他们讲电话时,连招呼都不打,直接切入正题,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,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。工程师、会计师等专业人士,常有这样的行为方式。
  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,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?问朋友或同事,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,搜集自己行为方式的实际案例,重新演练整个情境,改变行为。